瑪利歐形象的誕生

瑪利歐在遊戲界的登場可追溯到1980年,瑪利歐與年方27歲的製作人宮本茂的初試啼聲之作《大金剛》(《Donkey Kong》)原是為店頭大型電玩所設計的遊戲,初始的遊戲系統則修改自任天堂1980年代初紅極一時的掌上型電玩GAME&WATCH系列中的名作《大力水手》;但由於任天堂與漫畫商恰談《大力水手》版權失敗,宮本茂不得不臨時修改,改以一個穿著紅色連身工作裝與滑稽大鼻子的人物代替卜派的形象。同時,由於當時的點陣圖技術無法良好的表現頭髮與嘴巴,宮本茂索性再為角色加上了帽子與鬍子。日後成為家用電玩代名詞的瑪利歐,就在此時誕生了。瑪利歐最早出現在大金剛遊戲裡,其名原因是一位義大利裔員工表示,電玩人物類似其叔叔瑪利歐。

宮本茂原本為這個角色定名為"Mr. Videogame"。至於為何改名為瑪利歐,除「義大利裔員工叔叔說」外尚有一說(本說的可信度似乎更高一些):當首批《大金剛》大型電玩運抵美國時,遊戲機版的倉儲與安裝全都在任天堂美國分公司在西雅圖租賃的倉庫進行;正當包括任天堂美國分公司總裁荒川實(Minoru Arakawa)在內的所有員工都忙於出貨時,一位不速之客——身材矮胖、破囉嗓的義大利裔美國籍房東Mario Segali——跑來催繳房租;或許是這位房東的形象恰巧與大金剛遊戲的主角頗有雷同之故,任天堂美國分公司的員工隨即把他的大名「瑪利歐」套到了這款稍後在美國大紅大紫的遊戲主角身上。

影響

在流行文化裡:香港流行曲歌手古巨基於2003年11月28日發行的廣東話大碟《遊戲 基》中的《任天堂流淚》是以瑪利歐為主題描寫一痴情男和一多情女愛情的一首流行歌曲。陳奕迅在2007年發行的廣東大碟Listen to Eason Chan中 , 瑪利奧派對一曲也表達了玩瑪利歐遊戲時的心情。

世界紀錄:英國一項調查發現,超級瑪利歐是自1980年代電子遊戲普及後,最受歡迎的電子遊戲。直至2008年,瑪利歐分別在不同的機種登陸在116種電子遊戲,當中包括瑪利歐自己為主角的遊戲和其他如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等遊戲上,成為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發行最多款電子遊戲的電子遊戲角色。

宮本茂(日語:宮本 茂,1952年11月16日-)

宮本茂生於日本京都府,遊戲設計師,曾任任天堂的情報開發本部總監兼總經理,在岩田聰於2015年7月11日逝世後與竹田玄洋一同代理任天堂高層事務,被稱為「瑪利歐之父」,主導開發了瑪利歐系列(Mario)、大金剛系列(Donkey Kong)、薩爾達傳說系列(The Legend of Zelda)、銀河戰士系列(Metroid)等一系列受世界玩家好評的遊戲。

荒川實(1946年9月3日-)

荒川實,日本企業家。前任天堂美國公司社長,俄羅斯方塊在線公司總裁。任天堂前會長山內溥的女婿。

與我聯絡